南阳百度爱采购 首页多搜索 商机接不停 包年无忧 营销有道 电话:15137701210
南阳市西峡县是中国香菇之乡,中国猕猴桃之乡,作为知名的中国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,说起西峡香菇、西峡猕猴桃,任何一样,在国内国外无不声名斐然。而西峡这些年整体经济发生飞跃式的提升,也是这两种特色产业的功劳。但你知道,这两种改善了西峡民众生活品质的经济作物的发展历程吗?

西峡香菇的繁盛,与西峡县食用菌研究所密不可分。
西峡县食用菌研究所创办于1984年,隶属县科委的全民事业单位,承担着西峡县食用菌生产、科研、开发任务。建所十几年间,经过无数艰苦创业,至1997年,拥有工程师4人,技术员5人,固定资产108万元,流动资金80万元,占地3000平方米,年可为社会提供母原种10万瓶(支),栽培种60万瓶(斤)。
西峡县食用菌研究所致力于科技开发和推广应用,1994年椴木香菇技术应用推广获市二等奖和“南阳市科技先进单位”称号;1995年天麻有性繁殖技术和香菇椴木综合技术研究,获南阳市两项科技成果二等奖,1997年获“全国食用菌行业先进企业”称号。


该所经研究、选育的适宜春季栽培的袋料花菇菌株,已在全县大面积推广栽培。该品种属中温品种,菌龄在150天左右达到生理成熟,生物学转化率高,花菇比例大,效益高等特点。除了对用户开展技术服务外,还实行技术承包。其承包方式为:提供菌种、包技术、包产量、包产品回收。该所一直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良香菇、木耳、密环菌、萌发菌、平菇、金针菇、草菇、猴头、灵芝、茯苓等菌株三十多个及菌类生产原辅材科:塑料袋、高猛酸钾、生长素、气雾消毒剂、酒精、甲醛、药品等。

猕猴桃在西峡的大面积推广种植,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,西峡猕猴桃研究所功不可没。
河南省西峡猕猴桃研究所,原名西峡县林科所,成立于1960年,经“三砍三建”,1975年冬迁至田关重建。
过去仅有七、八人,几间破烂不堪的土坯房,固定资产仅3.8万元。至1997年,有职工35人,专业技术人员8人(高级1人,中级2人,初级5人)、技术工人10名。
1975--1997年这20多年间,在朱鸿云专家带领下,几经努力,立足本地资源优势,开发以猕猴桃为主的林果业,走科技产业化之路,固定资产上升到120多万元,科研、生产、生活用房及科研设备基本齐全,初步走上了科研、生产、贮藏、加工、销售、技术推广、服务配套的科研经营型实体道路,成为国内外闻名的猕猴桃专业研究所。先后与新西兰、日本、意大利等国建立技术合作关系,并互派专家进行科学考察和技术交流,又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资助,由此推动了猕猴桃科研工作向更深、更广泛的领域发展。杨立功、侯宗宾、李长春、张洪华、李清彪等几十位中央、省、地市领导前来视察指导,题词勉励,给予很高评价,先后被评为“河南省造林绿化先进单位”、“河南省科技战线先进集体”、“河南省科教兴林先进单位”和“河南省文明单位”。


该所先后筛选培育出适合西峡种植的“海沃德”、“华美系列”、“华光系列”、“豫皇系列”等一批优良品种。后期又培育及引进了徐香、红阳,中华50、金艳等特优精品,广受国内外市场欢迎。
2009年底,西峡县已建成猕猴桃人工基地10万亩,挂果面积达到3.5万亩,产量3600万公斤,全县猕猴桃产业总产值达到了1.8亿元,直接参与猕猴桃产业发展建设人员8万多人。
至今,西峡的猕猴桃及香菇产业更加发展壮大,品质享誉海内外。勤劳朴实的西峡人,在政府正确决策引导下,靠自己勤劳的双手,共同走上了致富奔小康之路!
本文来自:大悦西峡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